餐廳菜品定價是一個經常讓老板感到頭疼的事。菜價定高了,賣不出去,賺不到錢;菜價定低了,利潤太薄,依舊賺不到錢。
合理的定價是餐廳保持競爭力的第一步,然而很多餐飲界的新手,菜品定價十分隨意,這個10塊那個20,基本完全憑感覺。這樣怎么能抓住顧客的心呢?
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幾種定價的方法:
這是最簡單的一種定價方法,具體方法是:收集餐廳周邊同行的菜單價格,然后結合自身具體情況擬定菜價。這樣既可以避免價格過高,消費者買不起,也能避免因價格過低而使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產生懷疑。
運用“隨行就市法”定價時,一定要對搜集來的信息進行篩選,生意不好的餐廳、品類相差過遠的餐廳不適合作為價格參考對象。
如果創業者想要把店鋪的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,采取這種方法就比較合適。
如果某餐廳老板打算把菜品成本控制在40%,那么定價系數就是1 / 0.4 = 2.5,菜品的價格就等于菜品的成本乘以定價系數。
舉個例子,假設一盤番茄炒雞蛋的成本是4塊錢,按照40%的成本率,即2.5的定價系數來計算,這盤番茄炒雞蛋的定價就是4 * 2.5 = 10 元。
然而這種方法有個弊端,要求創業者對于成本率的估計比較合理,因此這種方法更適合比較有經驗的餐飲老人,而不太適合新手。
商場有一種常見的價格現象,很多商品的價格都是以“9”結尾的,9.9、99、199等價格非常常見。
以“9”結尾的價格容易給人一種錯覺,這件東西并不是很貴。比如199和200,雖然只差了1塊錢,但在消費者心里199代表100多塊,而200就意味著200多塊,買100多塊的東西顯然劃算多了。
同樣的,這個定價策略也適用于餐廳的菜品,不過餐廳主要用到的是2和7這兩個數,因為餐廳消費的顧客,一般都會以5作為標準衡量菜品的價格。
如果一道菜定價為22元,就會讓顧客覺得,這道菜還不到25,比較便宜。尾數是7呢?比如27,就讓人覺得和25、26差不多,但如果定價28元,消費者就會覺著這道菜和29元、30元差不多,消費的意愿就下降了。
用“虧本價”定價法對菜品定價,不是讓老板把價格定的很低,而是挑選一些菜品作為特價菜,吸引顧客上門。
所以特價菜的價位,一定要足夠的低,要讓消費者一看就有購買的沖動。
舉個例子,一份燒茄子如果特價菜賣10塊,那就沒什么吸引力,許多快餐店都可以賣到比這個還低的價格。這樣做相當于既降低了自己的利潤,也沒有把客人拉進門,就得不償失了。如果把燒茄子賣到3塊錢就不一樣了,肯定有很多人會被這道菜吸引進門,只要客人再點一道其他的菜,餐廳就有利可圖。
這種方式關鍵在于拉客進門,開餐廳人氣最重要。但每天不宜多推,只推一款就夠了,每天一款,保持新鮮感。其實特價菜不見得會虧多少,比如時蔬類,如果一次購買量大,采購價格還能便宜,成本會因此大大降低。
特價菜畢竟是不賺錢的,怎樣從其他菜品上把錢賺回來呢?這就要說到特色菜了。
首先餐廳一定要有特色菜。我曾經去過一家餐廳,面積不大,但一到飯點,總是座無虛席,這家餐廳的亮點就在于特色菜。它有一道秘制辣子酥魚,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。辣醬是它們家自己調制的,成本不高,但味道特別好,又沒有任何添加劑。這道菜定的價格是45塊,我估計成本也就是十多塊,毛利率足足有60%。
其次,特色菜的占比要適當。高定價的特色菜不能沒有,但也不能全都是特色菜。如果全都是特色,那就意味著沒有特色。高利潤產品占比維持在20%比較合適,中等利潤的菜品比例可以相對大一些,占整體比例的70%比較合適,低利潤菜只是為了吸引顧客,只用占到整體的10%就可以了。
說完了集中常見的菜品定價方法,最后再說一點,不同價位菜品在菜單上的排列順序也是有講究的。 很多餐廳習慣上把相同價位的菜品放在一起,以為這樣可以方便客人點菜,其實不然。如果消費者不想點高價菜,他就會直接把高價菜的菜單略過,只關注低價菜所在的位置,這樣餐廳的客單價就會變低。
如果我們把價格不同的菜品分散在不同的頁面,情況就不一樣了。不管顧客想點哪個價位的菜,他都必須把整本菜單看完,這樣一來每種菜品的曝光率就增加了,同時也方便服務員推薦高價的特色菜。
你以為你只是在開店,其實是在和顧客打心理戰,開店連心理學都要懂,這果然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。